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——中秋節(jié),吃月餅,賞月,放花燈是其傳統(tǒng)習俗,其中茶是必不可少的,歷史記載中秋節(jié)開始的那一刻,飲茶之禮便伴隨著走到了今天。那么,中秋節(jié)與茶之間有什么故事呢?讓我們來看看吧。
中秋節(jié)來源
中秋節(jié),又稱月夕、秋節(jié)、仲秋節(jié)、八月節(jié)、八月會、追月節(jié)、玩月節(jié)、拜月節(jié)、女兒節(jié)或團圓節(jié),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(tǒng)文化節(jié)日,時在農歷八月十五。根據(jù)史籍的記載,“中秋”一詞最早出現(xiàn)在《周禮》一書中。到魏晉時,有“諭尚書鎮(zhèn)牛淆,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”的記載。直到唐朝初年,中秋節(jié)才成為固定的節(jié)日。
據(jù)史籍記載,古代帝王祭月的節(jié)期為農歷八月十五,時日恰逢三秋之半,故名“中秋節(jié)”;又因為這個節(jié)日在秋季八月,故又稱“秋節(jié)”“八月節(jié)”“八月會”“中秋節(jié)”;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,故亦稱“團圓節(jié)”“女兒節(jié)”。因中秋節(jié)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“月”進行的,所以又俗稱“月節(jié)”“月夕”“追月節(jié)”“玩月節(jié)”“拜月節(jié)”;在唐朝,中秋節(jié)還被稱為“端正月”。
自2008年起中秋節(jié)被列為國家法定節(jié)假日。2006年5月20日,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中秋節(jié)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,為寄托思念故鄉(xiāng),思念親人之情,祈盼豐收、幸福,成為豐富多彩、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。中秋節(jié)與端午節(jié)、春節(jié)、清明節(jié)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。
中秋習俗
中秋節(jié)自古便有祭月、賞月、拜月、吃月餅、賞桂花、飲桂花酒等習俗,以糖果糕點最為常見,中秋之夜,還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。每逢佳節(jié),經常出現(xiàn)一家人圍坐飲茶、吃瓜果、賞月的情景。
中秋與茶
有中秋節(jié)的歷史,就是有飲茶的歷史。自唐朝開始,就有煮飲團茶的習俗。宋朝,又以福建建甌一帶的北苑龍鳳團茶作為貢茶。極品的團茶,“其餅絕精,價值金二兩”。團茶也被稱作“月團”,中秋之夜,團茶代表著團圓,賞月飲團茶更是天造之合。古時的團茶,有繁瑣的程序,經過炙、搗、碾、篩,然后在釜中煎煮而成。在中秋滿月之夜,等待也成了一種趣意。
后來到了明朝明太祖時期,茶葉不再是以團茶為主,而主要是散茶。飲用的形式也由原來的煮飲慢慢地變成了現(xiàn)在的沖泡方法,可以說是茶葉沖泡形式的一次重大改革。雖然茶事多有變化,但是明月依舊,仍是人們遙寄相思的載體。而且散茶的形式,讓飲茶、泡茶的形式不再只是存在于皇家大院、皇宮貴族之中,也漸漸地普及到小老百姓家。尋常老百姓也可以在自己小院里,飲茶,吃餅,賞月了。
在中國民間有些地方中秋仍有祭月神的習俗。人們用茶來祭拜月神是覺得茶乃圣潔之物,用茶表示對月神的尊重和慰藉。
“舉杯邀明月,對飲成三人”,自漢代起,文人騷客們就喜歡邀朋呼友在月下煮茶,茶香縈繞,月影如幻,吟詩作對,舉杯對飲,茶里總有訴不盡的思念,總有美得心醉的月亮。及至宋代,蘇軾一句“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”,讓舉國上下的人在一年一度的中秋月圓夜,舉頭共賞一輪月。
乾隆皇帝曾對茶有過很高的評價:“國不可一日無君,君不可一日無茶”,茶為國飲,普洱當先。所以要說中秋賞月,最為大家所認可,最能發(fā)揮思古之幽情的非茶莫屬。泡上壺好茶,配上月餅,能更好地品出中國傳統(tǒng)佳節(jié)中秋的韻味。
一杯茶伴中秋
月餅為中秋必不可少之物,但是對于長輩和小孩來說,過于膩味,血壓、血脂、膽固醇等都是吃月餅時考慮的問題,在吃月餅時,配上一壺茶,解膩去油,消除身體的負擔。
中秋之夜,懸壺高掛,親朋好友共坐一堂,點頭注水之間,已是一杯香茗在手,托杯轉香,香氣四溢。品茶,吃月餅,讓那股充滿巖韻的茶香隨之溫情地彌散在屋內,忘卻一切悲歡離合,只留一份恬淡的心境,是最雅致、最切合時宜、再愜意不過。
茶,總是詩意的,而品茶更講究意境,在中秋的夜晚,賞月、對詩、品茗,詩意彌漫,茶不醉人人自醉。淡淡月色中,聚八方福氣,品六山普洱,杯中普洱香氣彌漫,六大茶山的情誼伴隨著每一個六山茶友。
清風明月,舉杯共飲,月是故鄉(xiāng)明,中秋團圓時。在此中秋佳節(jié)之際,六大茶山祝愿大家情滿中秋,闔家歡樂,在一杯普洱茶里享受這中國傳統(tǒng)佳節(jié),希望這份留山的祝福伴您走過么一個團聚時刻、靜美時光!